市场

首页 > 市场

新能源车“国补”退出历史舞台多家车企宣布涨价

发布时间:2023-01-05 13:22:01 来源:华网-城市金融报 作者:张晓玉

  随着2023年的到来,延续13年的新能源车“国补”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比亚迪、奇瑞、长安等多家车企宣布新能源汽车涨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23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但免购置税政策还将延续。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下阶段主要任务是刺激消费,所以能直接给到消费者的优惠仍然保留。而‘国补’是给到厂商的,会随着消费弹性的变化在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分配,如果消费强劲,即使不取消‘国补’,厂商和渠道也会提高价格销售。”

  “国补”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文件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不再给予补贴。

  2022年12月31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正式调整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

  对于涨价原因,比亚迪汽车方面表示,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系列政策及规划,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现有补贴额度: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辆、纯电动车12600元/辆)。

  除比亚迪外,1月1日起,奇瑞、长安、上汽、睿蓝等也官方宣布对部分新能源车型售价进行上调。

  在“国补”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是否会迎来大规模涨价?胡麒牧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是一个长期释放的需求,而且,当前市场的竞争格局还存在变化的可能,因此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现在还是希望以价换量,市场份额和销量对他们来说,在这个阶段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国补”取消后,预计行业不会进行大规模提价。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讲,涨价应该集中于头部车企,因为他们的品牌竞争力较强。但总体来说,消费者购买主力消费车型的成本会增加。另外,今年第一季度应该是汽车销售的一个淡季,因为第一季度的消费力基本上在去年提前透支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涨价的车企也只占一小部分,而有些车企为了销量还会给予补贴,毕竟涨价后他们的竞争力下降会影响销量。”

  免征购置税延续

  尽管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但免购置税政策还将延续。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景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220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33.3%;其中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70.0万辆,同比增长47.4%,环比增长17.0%,渗透率31.8%。

  东莞证券分析师黄秀瑜表示,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对年末销量冲刺起到了一定的助推效应,新能源车市需求表现相对坚挺,预计2022年12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展望2023年欧美经济面临衰退担忧,新能源车消费将成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预计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实现快速增长。

  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国补”退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将加剧,部分车企已发布涨价通知。但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涨价幅度普遍小于年底退出的补贴额度,且消费活动恢复,新能源车市保持高需求,我们对新能源车2023年的景气度保持乐观。

  

(责任编辑:李静 )

声明

  一、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二、凡来源非“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三、如本网所刊载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于30日内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3857828 。

  四、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会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请读者见谅。

  五、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随着2023年的到来,延续13年的新能源车“国补”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比亚迪、奇瑞、长安等多家车企宣布新能源汽车涨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23年[详细]

2023-01-05

  “2022年1~11月,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49.2%。全年来看,这一数字应该会达到50%,即便2022年达不到,2023年也一定会超过50%。”在2022广州国际车展期间,广汽集团总[详细]

2023-01-05

  “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外资企业,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在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广阔机遇。”德国科德[详细]

2022-12-30

  12月以来,中国多个省市组织政府商贸骨干、企业与机构代表组成的商务代表团赶赴欧洲开展经贸促进活动。受访欧洲企业表示,千百封邮件都“不如一见”,线下会面让人[详细]

2022-12-30

  12月12日,随着一辆悬挂“300000”车牌的蓝色ET5驶下生产线,蔚来时隔7个多月迎来第三个10万辆,跻身“30万辆俱乐部”。然而,在蔚来CEO李斌设定的“[详细]

2022-12-15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组织机构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陕)字第011号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2

不良信息举报、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9-89668717 010-63857828 邮箱:csjrhw@163.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城市金融报社(华网) 北京事业部:北京市丰台区高庄119号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